趋势∣王建宙万字解读:5G后技术展望和产业发展机会
总裁读书会APP
立即下载

趋势∣王建宙万字解读:5G后技术展望和产业发展机会

2023-03-02

1667794478525620.jpg

题记:11月22日,总裁读书会俱乐部王牌活动“总裁塾思享会”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总裁读书会》栏目总顾问张宇主持。中国移动原董事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领读导师王建宙,在会上做了“5G后技术展望和产业发展机会”主题分享,总裁读书会根据其分享的内容整理发布(略有删减),欢迎阅读!



5G现状、应用及意义

5G的现状

两年前我们讲5G的时候,5G建设已经开始,5G网络已经局部开通了,但是那时候5G对大家来说还是很神秘,不知道5G是什么。两年以后,今天5G变成了一种常态,如果你现在还不是用5G手机的话,就会有一点落伍了。

看看我们国家建了多少5G基站,到2022年8月已经有210万个基站了。210万个,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而且5G用户已经达到5.1亿,这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两年前,还有人说5G干什么用,我们花那么多钱建那么大的5G网络有什么意义?现在没有哪个媒体再来讨论5G有没有用的问题了。

其实当时好多人在争论5G要不要进来,作为这一行的人,我们心里很清楚,5G是一个数据高速公路,你说究竟是几车道的好,车道多了,会不会太多了,这种讨论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因为这个数据的量是不断在增长,先不说行业用户、企业用户,只算个人消费的用户,2013年4G刚刚开始,那时候人均每月的数据流量是300兆;之后每年每年增加,2019年有了5G以后,就快速增加;到2021年年底,每人每月的人均流量是14G,如果使用5G的话,每月人均流量超过20个G;再进一步,如果你常年使用VR、AR设备的话,需要100个G,这个需要会无限制增长。

如果把移动通信看作一条高速公路的话,现在8车道不够了,20车道也不够了,我们需要的是100车道。5G之后,再过几年,业内要出现一片6G的声音了,因为6G研发已经开始。所以说,5G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

5G的应用

说到5G应用,我今天不会花很多时间,因为我们今天主要讲5G后。

5G应用最显著,可能用了5G手机的人没感觉到5G跟4G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其实5G首先体现在行业用户上面,行业应用有很多的例子,比如5G智能化的采煤。采煤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几百年来,说起煤矿就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智能化采煤、自动化采煤、远程采煤?

有了移动通信和无线通讯以后,我们在不断努力,从1G、2G、3G到4G,实际上,即使到了4G,它的速率还是不够。因为你要远程采煤的话,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传送。4G是10兆、20兆每秒的这种速率,是满足不了这种双向视频传送的。但是到了5G之后,在煤矿里可以做得很大的容量,每秒几个G比特的这种速率。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现在就真正实现了远程采煤。采煤不需要再进入到矿井里面去,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干干净净地采煤,我们几十年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成为了现实。

除了采煤,还有码头、港口也可以做到完全自动化远程操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5G的应用,包括智能控制、智能物流、安防系统、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等,我觉得最实用的就是智能控制。利用5G来进行智能控制,包括自动驾驶汽车、自动操作机器等等,现在是到了最好的时候,因为5G的速率完全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5G的意义

关于5G的意义,5G网络集中体现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实力。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及企业确确实实处于领先的地位。别的行业我不是很了解,但是移动通信行业从5G而言,中国企业的确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640.png


我们看上面这张表,这是2021年年末的统计数字。从这张表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基站的总数超过了全球70%,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这个领先是毫无疑问的。

在过去两年当中,我们大规模地建设5G网络,而世界上其他国家,除了韩国之外,像欧美、非洲、中东、亚洲其他国家等等,5G网络建设很小,很多国家只是用毫米波建了一部分网络,这是去年的状况。

到今年全球大规模5G网络建设已经开始了,即便如此,我们中国目前的基站总数还是达到了全球60%以上,这是一个实实在在表现了我们实力的数字。

除了基站,我们在5G网络上的领先地位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大量5G标准是中国企业参与制定的,而且很多5G文本就是我们同事写的,这个一点都不夸大。以前都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产品。我们在做标准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像中国移动的运营商,也包括像华为、中兴这样的设备制造商。

第二拥有大量的专利全世界5G专利当中,中国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华为,另外像中兴、中国移动等都有大量的专利,连OPPO、vivo生产手机的,它们也拥有很多的5G专利。

第三是提供优质的5G产品特别是华为跟中兴,它们在全球能大量地提供优质的5G产品。


640 (2).jpg


▲本图为本文思维导图,点击进入图片可保存放大阅读



640 (3).jpg

信息通讯技术创新无止境

说完5G,我们来说5G后。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移动通信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

1G的时候打电话,那时候叫移动电话、大哥大,可以在这儿打电话到全世界的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那时非常满足,觉得再也不会有更好的通信工具出现了。

但是没过了几年2G就出现了,2G出现以后马上新的功能出来了,比方说发短信。今天短信对大家来说是不值一提了。但在当时,短信出来以后,把好多东西都消灭了,比如电报就消灭了,还有很多新的服务通过文字方式表现出来了。

接下来到了3G。3G出来时,连我们业内人士都不知道3G有什么用,这2G已经很好了,3G有什么用。所以,3G从2000年开始一直发展得很慢,全世界业内业外的人士都在说3G有什么用。但是2007年智能手机出来了,一下子就不用解释了。什么叫3G?3G就是用手机来上网。

上了网之后还不行,还要看视频,那时候视频是非常卡顿的,于是4G就应运而生。4G一出来高清视频没有问题了,我们可以很连贯地把视频都播放出来了。

之后又到了5G。到了5G,这时候大家知道5G是一定是会有用的,我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但今天5G还是有一点点遗憾,因为5G的主要应用还是行业应用,普通消费者拿4G手机和5G手机,有什么非常明确不一样的,好像还需要时间,这也就是我们的机会。

现在5G才两三年,这些天如果大家注意看报纸报道或技术刊物的话,5.5G又出来了。5.5G,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5G标准第二个阶段。

5.5G的新功能,把它简单概括出来,就是更快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大的容量。5.5G的概念还非常的新,但是就像当初在2G的时候就做2.5G,3G的时候就做3.5G,在5G跟6G之间,还会有一个中间的阶段,加起来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然后就到达了6G,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640 (1).png

▲《从1G到5G:移动通信如何改变世界》王建宙著,中信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640 (4).jpg

未来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花那么多钱去推进和建造新的网络,归根结底还是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我这里列了三条。

1.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

过去几年里有几个挑战是全球性,一个是地缘政治影响,一个是有一些战争和冲突,还有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

原来我们所说的21世纪两个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一个是经济全球化,一个是数字化转型。

今天我们看到逆全球化起来了,也就是说经济的全球化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没有停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没有停止,甚至是加强了。

疫情以后,我们大量的活动在线上,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知道网络的重要性了。数字经济有很多的定义,但是离不开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网络。

2.元宇宙发展对网络提出的高要求

现在元宇宙很热门,元宇宙我们不来讨论具体的问题,我只是说元宇宙,不管你如何定义的,它一定是需要高速率的网络来支持。

另外大家说的区块链、web3.0,这些都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要先把我们的网络做得非常大,才有可能来发展。

3.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新需求。万物互联把万物连起来,万物智联要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把它连起来,这些也都是离不开网络的。

为此,未来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做通信这么多年,我们有一个体会,不管你把网络做得多大,最后都是要扩容。就像马路一样,随便多大的马路,过几年就觉得不够大了,移动通信业更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

640 (5).jpg

6G总体愿景、特征、应用和关注点

移动通讯基本上是每10年演进一次,5G也一样,未来也将会被6G所替代。6G现在已经提出来,并开始研究了。今天说6G还早一点,因为6G的标准还没有出来,我们还在定义6G。但是我们可以做很多的设想,可以提出很多的建议,这样专家们在制定6G标准时会考虑进去。

那么今天我就简单介绍一下6G的总体愿景、主要特征、主要应用和关注点。

6G的总体愿景

6G的总体愿景:万物智联、数字孪生。这些都是从6G网络架构愿景与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当中摘录下来的。

先说万物智联。万物智联也是最新提出的一个概念,以前叫万物互联,万物智联就是希望在万物互联的基础加上人工智能。

另外一个是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把我们实体的一些数据动态地反映在数字化上面,将动态的、实体的数据进行数字化。

6G的特征

一个是智慧内生智慧内生,就是说AI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能够内生,5G正在做,6G要全面的实现。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电信网络基本上就是从100多年前有线网络一步步发展过来了。今天的无线通信有很多的基站,覆盖了所有的地方。基站就是像路灯一样,只要天一黑,这个就亮了,不管马路上有人或者完全没有人,这个路灯也是要开的,而且整个城市的路灯全部是打开的。

那么我们的基站网络不光是晚上,而是24小时,全天候的永远开足马力,这是100多年来电信网络的运作方式。但实际上,你这儿有个基站,也可能现在1个人都没有用;也可能你设计容量可以用1000个人的,现在只有10个人在用,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现在我们希望把人工智能用在网络的内部,也就是说以前是路灯,基站的无线电波辐射像路灯一样,全部覆盖了整个马路、整个城市的;现在把它变成手电筒,出来一个人,我就对着你,既不影响通信,且大大提高了效率,大大降低了功耗。

智慧内生,以前没有做也做不到,因为那时候通讯技术、半导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没有到这个程度,而当6G到来,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二是安全内生。

通信越发达,越担心安全的问题。现在手机上有我们那么多的数据,跟资产有关,跟个人的隐私有关,跟所有的东西都有关,安全责任是非常的重。现在的手机已经在安全问题上采取很多措施了,但是6G安全一定会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三是多领域融合简单地说是天地一体化,天上的卫星和陆地的基站把它一体化,这里不详细解释。

四是算网一体,也叫云网融合。原来通讯网络只提供传输的,计算算力是通过云来提供,现在要把边缘云和网络结合起来,也就是云网融合,算网一体。

6G的应用

这儿列出8个用途,这是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上所介绍的一些6G的应用。这些应用,第一,它专业性很强,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一一来解释。第二,这只是潜在的应用场景,现在确实谁也说不准,将来会实现到什么程度。

640 (2).png

举个全息通信的例子。全息通信是最近几十年来通信行业梦寐以求的一种业务,全息通信就是把远地的人工图像经过三维的重组以后,完全逼真地体现出来。

比如现在开频会议、打视频电话已经很好了,我可以看到你,你也可以看到了我,但是要到全息通信的话,好像跟你通话的人就坐在你旁边。我们一直想有这么一天会到来,有线电话的时候做不到,1G、2G、3G、4G,包括5G也做不到,我们希望6G能够做到。

到6G的时候,你跟远方几万公里以外的人通电话,好像他就坐在你的旁边,你要把对方所有的信号进行三维、实时地重建的话,就需要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大家可以敞开地来设想。

6G的关注点

6G的关注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专业的,最主要的还是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技术来实现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刚才说4G比3G快,5G比4G快,5.5G又比5G快,那6G又比5.5G更快。按照今天的技术完全没有问题,只要用更多的频率、更多的天线、更多的收发器,完全可以把速率做得非常的高。

但是如果仅仅是增加频率、增加天线的这个办法,第一成本会很大,第二功率也很大。为什么5G网络的耗电比4G网络耗电要多那么多,一开始5G网络的耗电是4G的3倍,现在逐步在下降,重要原因就是5G用了比4G更多的频率和更多的天线。如果只是简单地靠频率的堆积,靠天线的增加来提高速率是可以的,但是它会把功率越搞越大。

这个是我们业内最关心的,因为把速率继续加快没有问题,但是同时还不能把功率增加得太多,功耗要降低,这是很难的,这又涉及到如何使用无线电频率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来实现天地的一体化?这个问题大家会很感兴趣。

其实无线电频谱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无线电就是要通过频率,这是最重要的资源。你没有足够的频率,谈覆盖也好,谈速率也好,都是一句空话。

640 (3).png


无线电频率现在我们已经用到什么程度?大家知道光的速度跟无线电波的速度是一样的,每秒30万公里,频率越高,它的波长就越短;频率越低,波长就越长。

我们是从比较长的波开始的,逐步地在用。最早是超长波,然后到长波到中波到短波,短波以后遇到微波。微波又分成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现在已经开始用到毫米波了。更进一步来看,现在毫米波用完以后,要用到太赫兹的波了。太赫兹波就是波就更高了,高到什么程度,太赫兹波过去红外线,红外线过去是可见光,可见光过去到紫外线,然后就到x射线了。

所以我们整个电波从波长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现在已经用到了毫米波这个程度了。

我说这些术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通信行业,整个无线电发展当中,它其实有一个规律,叫香农定理。就是说速率能够提升、容量能够扩大的话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增加频率使用的效率,另外一个就是增加频率。在频率增加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只有靠增加频率的带宽才能达到更高的速率。

这个话说得很专业,但是我们跟在它打交道。因为频率越高,资源越丰富。现在的毫米波,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它的覆盖范围就越小。如果用毫米波的话,只能覆盖很小的一个地方,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基站,这就带来了一个成本。

所以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就是如何去发现更多的频率,然后又能够控制成本,就是这个问题。

640 (4).png


640 (6).jpg

人们对未来信息通信技术的各种猜想

1、卫星移动通信会取代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吗?

卫星通信我们一般把它分成三种:一个是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是高轨道的,距我们35,800公里;第二个是中轨道的卫星,1500公里到20000公里;再一个是低轨道的卫星,400公里到1500公里。

这三种卫星通信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越高的卫星它覆盖面越大。

比方说地球同步卫星,它围着地球转的速度跟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一样的。它最大的好处,第一个是同步的、稳定的、不会动的卫星;第二个它覆盖面大,全球只要3~4个卫星就可以覆盖了。今天用的像电视台转播世界杯足球赛等等,这些大部分都是通过地球同步卫星转播的。

既然同步卫星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搞低轨道卫星呢?因为高轨道卫星虽然覆盖面大,但是频率的复用比较难。

我刚才说了,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是要通过频率的,而频率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把它分摊出来,就像基站一样。以前移动通信一个高高的基站在山上可以把一个城市覆盖了,那是最早1G初期.但是问题在于它的频率没有复用,容量很小。

地球同步卫星的容量是很小的,不可能几千、几万、几亿、几十亿人来用,这样就需要考虑了中轨道和低轨道的卫星,特别是低轨卫星,现在最热门的是低轨卫星。

那么低轨道卫星好处在哪里?

由于它距离地球的高度比较低,所以它路径的损耗比较小,传输的时延也比较短。低轨道卫星的时延是30~40毫秒。以前我们用固定电话打越洋电话,声音有滞后,是因为用了同步卫星,轨道很高。低轨道卫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它的滞后只有30~40毫秒,我们是体会不出来了,它只是高轨道地球同步卫星时延的1/20。

低轨道卫星的数量多,频率可以不断地复用,使用的人数就大大增加了。

星链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一个星链低轨道的星链,就是一个目前最大的低轨道卫星通信的项目。

640 (5).png

星链它是马斯克spaceX公司的计划。前几年它的计划是发12,000个卫星,到2022年8月,星链的卫星已经超过3000颗了,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系统。

低轨道卫星的好处,除了与高轨道卫星相比之外,如果再跟地面移动通信比,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整个地球无缝隙覆盖,不管是高山、是大海,对它来说是一模一样的,成本也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在人非常稀少的地方,它都可以实现覆盖。这是地面移动通信无法比拟的。

第二个好处它很难受到损坏。地面通信有了自然灾害会损坏,停电了又出现问题,战争则会摧毁地面的通信系统。但是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对自然灾害、对战争、对其他的各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它都不会损坏,它是比较稳定的。在战争的情况下,特别希望利用这种卫星通信的方式。

说到星链,其实它不是一个完全新的系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摩托罗拉就提出了一个系统叫做铱星系统,当时设想是用70颗卫星覆盖地球,让大家就跟享受陆地移动通信一样来享受全球的通信。

但是它定位定错了,它想用70颗卫星来覆盖整个地球,来满足全球人使用无线通信的需要。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移动通信还没有发展;等到铱星正式开通了之后,地面移动通信已经普及了。铱星最大的特点,一是只能在室外用,室内是不能用的。第二是价格太高了,没有人愿意花20美元来打一分钟的电话。所以刚刚开通很快就没有什么生意,当时说全球最多的时候有1万个用户,1万个用户无法维持它的成本,后来很快破产了。铱星的设想很好,但失败的原因在于目标用户定位错了,当然那时的科技也不发达。

破产之后铱星还在,被另外的人以低价购买了,它用来做一些应急通信,在有线通信没有覆盖的地方来用的。

另外,和铱星差不多的还有一个系统,是亚马逊。亚马逊是个电子商务公司,它也制定了一个低轨道的移动通信计划,这个计划数量说是3000多颗卫星,这也是另外一个系统。

现在低轨道移动通信系统非常的热门,而且也确实需要,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下,它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那么我们国家是怎么打算的?其实这么一个重要的领域,国家肯定也是非常重视的,比如2022年5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三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国家也很重视低轨道移动通信这么一个技术,现在已经组织专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

以上是低轨道卫星目前的现状。

现在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既然低轨道卫星那么好,低轨道卫星加中轨道卫星,再加上同步卫星,完全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去建网了。

我觉得如果要用卫星通信来取代现在的陆地通信也是不现实的。为什么不现实?

不要看卫星移动通信看起来很方便很好,但它的技术也是很复杂的。因为普通的低轨道卫星它是不断地在转的,也就是说你打一个电话的过程当中,很可能切换了很多的卫星,所以它实现的技术还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它的容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有1万个卫星,相当于1万个基站,那是很庞大的。我们有多少个基站?中国4G基站有500多万个,5G基站已经有200多万个了。那么卫星通信如果建立几万个基站的话,跟我们现在4G、5G的基站数量没法比的,所以这个取代是不太可能,但是它确实很重要。

为此,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移动通信网络,这个是一个最佳的方案。


640 (6).png



2、智能手机是否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穿戴式设备?

我们经常听到XR、AR、VR。那么XR、AR、VR分别指什么呢?

X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是VR、AR、MR的统称,没有具体所指。

V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就是完全的虚拟环境,你戴上一个头显,戴上个眼镜,你所看到的东西全部是假的。你就记住这句话,VR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工制造出来的东西。

AR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将模拟生成的虚拟景物叠加到真实环境之中,实现虚实结合,实时交互。

现在又出来一个M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将真实环境和虚拟景物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可视化环境,包含了物理实体和虚拟信息。

那么VR、AR、MR,一个叫幻影时空,一个叫实幻相见,一个是实幻交织。其实我最看好的是AR,AR是最实用的。


640 (7).png



比如说,谷歌说要推出即时翻译眼镜,即时翻译眼镜我觉得现在条件完全是成熟了。

即时眼镜的翻译就翻译在这个眼镜上面。就是说你跟人说话的时候,如果人家说的是另外一种语言,通过即时翻译系统,就把翻译他的话就出现你在眼镜上面,这个是非常实用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向往的东西。

如果即时翻译能够实现的话,那真是太方便了。我一边说你一边说,我一边已经看到了你说的内容,而且眼睛还盯着你,这确实非常实用。那么这个东西能不能实现呢?

从技术来说,传输的速率已经做到了,但是现在真正的即时翻译还是没做到,我觉得主要还是处理的时间来不及;还有错误太多,你不能仔细看,仔细一看的话错误太多了。所以目前的问题不在于通信系统传不传输,而在于处理系统能不能加快处理的速度。

但不管怎样,我相信这个一定能够实现的,以后我们不懂外语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这是我个人最看好的一个例子。

其实头显它也在演进的,最早的头显是跟电脑连接在一起的。然后是一体化头显,设备就装在头显里面,目前用得最多。再下一步,一定会出现一种眼镜式的头显,这个不连接任何的东西,它所有的设备都做在眼镜里面了。当然我们的半导体、元器件要发展得更快,这个是头显。

现在大家对头显越来越重视了,我问了很多的研发者,他们都在等待着能够出一个非常高功能的智能眼镜或者说高功能的头显。

那么全世界有多少人会用 AR头显,这个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会不会将来手机真不用了,都来用这个头显了?

究竟多少人会用?目前的预期,到了2027年是6,00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是很大,有的人说会更大。

我们今天既然讲未来技术,都可以设想。将来会不会出现我们每个人都带个头显在马路上走路?我个人觉得不一定,我认为还是手机为主,大量的应用还是在手机上。但是现实可能跟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当然希望发展得越快越好。

640 (8).png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与总裁读书会创始人刘世英合影

3、脑机接口是否将成为人与机器交互的主要方式?

我比较看重的未来技术就是脑机接口脑机接口听起来大家不熟,其实一说大家都会很理解。我们跟电脑打交道,最早的电脑是要穿孔的卡片,要把数据放在卡片上穿孔,然后送到电脑里面去的。

我是看到过这种电脑的,有了PC以后就是键盘跟鼠标输入了;有了智能手机以后,键盘、鼠标都不要了,通过触屏方式就可以输入;后来又进一步通过语音方式可以输入。

从键盘到触屏到语音这个环节,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经历过的。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意念输入,用脑机接口,通过意念来进行交互了,就是说你说ABCD,你只要脑子里想想ABCD,它在电脑里面就送进去了,这个确实是比较好的一种设想,也完全有可能实现。

640 (9).png


实际上我们人类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在探讨人脑跟机器之间交互的关系了,而且一步一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的研制情况大体分成两种,一种是侵入式的,就是把芯片放在人的脑袋里面,装到人的脑袋里面,现在已经在动物上面在做实验了,这种效率是会非常高的。

另外一种是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的标准,脑机接口的设备,像这一类的给你外面带一个套,这样也是脑机结合。现在发展得很快,脑机结合我觉得是一定会实现的,而且也是充满着前景的,但目前还是处在很初级的阶段。

640 (7).jpg

重新定义移动终端

手机还会长期用下去,我觉得现在还想不出哪个东西可以取代手机,但是手机的功能要扩大。现在手机的功能很多了,包括沟通、社交、浏览、购物、支付、导航、验证、教学、娱乐等等。我觉得应该过渡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控制器,比如你用一个手机来给汽车停车,或者用手机来做很多物联网的工作,目前还比较少,但是这方面完全是可以开拓的。

5G的行业应用已经做得很多了,但是5G的消费级应用还做得太少,消费级应用需要有个爆发点,很可能爆发点还是在于手机。哪一天有新的手机出来,有可能会引起我们5G消费级业务的一个爆发。

现在的状况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大家可能也不一定想得到,但事实上是如此的。我分析一下,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手机功能没什么变化。我再买一个手机也差不多,买5000块的手机跟买2000块1000块的手机,功能都是差不多的,无非是照相机什么的有点不一样。

第二是比较好的新款手机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手机是一个大众消费品,可以有很高端很贵的手机,但是对大多数手机产品来说,应该是符合大众市场,比较经济的价格比较好。

第三是换手机的时候转移资料太麻烦。以前换个手机只要把卡插进去就好了,现在你有那么多资料都在手机里面,换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但是手机还是在变化的,比方说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大到不能再大了就用折叠屏的手机。折叠屏手机现在质量应该过关了,我用了一个用了一年多,到现在为止质量还是很好。

折叠屏手机是一个趋势和方向。比如说三星的三折手机,张开之后和Pad一样大,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不用拿Pad了,只要一个手机把所有的功能都包括在里面。

有的企业做得很好的伸缩屏手机,我在上海看到OPPO提供的一个样机,它不是折叠的,它是伸缩的,一摁电流屏幕就变大了,实际上它是一个转轴,转轴里面它把这个屏幕卷起来了,然后你一摁电流它就拉开延伸出来了。

移动通信每一次发展都会带来终端的变化,而终端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屏幕越来越大,现在5G也还是朝着这个方向来走。但是不能再大了,因为6英寸以上的手机手已经握不住了,只有通过折叠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要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今后的话有可能连PC机、笔记本电脑都不用了,只要一个手机都可以了。

第二个趋势是物联网的功能在手机上面再加上激光雷达的测距仪,拿个手机就知道这个距离了,这个功能应该说有专门的设备。但是手机就是一台很大的电脑,它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它想做这种事情就非常的简单,就测了一下距离。但是现在做的还不是很多,这也是一个方向,就是要朝着物联网方向走的话,还需要改进我们的手机。

还有一个趋势,支持卫星通信华为发布了一个新的手机,是mate50的,它支持北斗三号短报文的通信服务,可以在没有移动通信覆盖的地方,通过北斗系统来发短消息。几乎在同一时间内,iphone也发布了iPhone14,它可以提供直接联系Globalstar的,通过卫星来发送一些紧急消息。它们的特点是都用了卫星通信,但是都只能用文本,用少量的文字,话音这些还是做不到的,但我相信今后的手机一定会做到。

640 (8).jpg


640 (9).jpg

企业如何来抓住这些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何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如何来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我提三点建议,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第一点建议,我们需要健全创新的生态系统。今天做创新一定不是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关在房间里面一个人把它做出来。今天需要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每一个企业如果要创业的话,必须要依赖这个生态系统。

以前我们关注的是企业的价值链,今天要关注整个商业的生态系统。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例子,比方说手机制造,以前我们生态链没有形成的时候,只能给国外的厂家组装手机,那时候的价值是非常低的。

有人计算了一下,你为别人做手机方面的代工,只拿到了4%~5%的价值。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以后,到了第二阶段有了配套加工,价值就大大提升了。

今天手机当中大量的元器件都是由我们自己生产的,到现在为止,即使你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是给国外的厂家代理手机,总共加起来可以拿到25%以上的价值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好的生态系统。

到了第三阶段不仅有配套加工,而且有了自己的设计,有了自己的品牌,这样的话拿到的价值就更多了,所以生态系统是不断在发展的。

为此,我们在今后6G也好,新的一些系统也好,在创新的时候特别要注重依赖整个生态系统。

第二点建议,最重要的还是应用。我刚才讲了那么多东西,全是告诉大家有哪些新的技术,真正在研发这种网络技术、终端技术的,毕竟是少数的企业,大部分企业都是来研究应用的。应用在5G总价值当中,网络连接只占5%,应用服务占到了95%,这也是大家最有机会的地方。

640 (10).png

这张图很有意思。中国移动是提供网络的,腾讯是在网络上提供各种服务的。2007年中国移动市值4,000亿,腾讯只有160亿;到了2013年4G以后就不一样了,中国移动市值降了一半,只有2,000亿美元左右,而腾讯的市值从160亿升到了736亿,这是很大的飞跃。然后腾讯不断地飞跃,到2018年6月,达到了4800亿美元。

然后继续往上冲,到了2021年6月,这是最高峰了,7,525亿美元的市值,这时候中国移动还在1,270亿的市值。到这儿为止,我想说的是,你不一定要去建造网络,你只要利用现有的网络,照样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互联网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过到后来腾讯又下降了,从2021年6月最高峰,到了现在只有2,400亿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其实还是不稳定的,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虽然它也降了那么多,但是它降的幅度没有这么厉害。互联网公司它可以从7,500亿跳到2,400亿,不过最近的几个星期腾讯的股价又回升很多。

这张表我是动态地在观察,这中间有许多的变化。对我们创业的人来说,也需要了解这种市场的情况。

每次讲新的技术,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这个技术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出来,我觉得别的人也回答不出来,因为今天讲的技术都是一种新的知识为来源的创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不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只有你把这个应用创造出来了,拿给人家看,才能够在市场当中得到检验。

我刚才讲了那么多,具体的机会我比较看重的一个是5G消费级的应用,现在还有大量的应用没开发出来,目前我听到的就是云游戏是消费级的,其他还有很大的潜力。第二,XR应该也是很大的一个开发潜力,但是我建议大家特别要关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如果仅仅开发游戏,开发一些完全虚拟的东西,有市场,但是市场不会太大,一定要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融合。还有物联网也是一个很大的天地,人与物的联系,物与物的联系大有可为。

第三点建议,用创新弥补技术短板。我们有很多领先的地方,但是也要看到还有很多的短板。比如移动通信制造业的短板,包括核心元器件中的半导体芯片;关键设备中的光刻机、刻蚀机、表面贴装机;基础材料中的玻璃、薄膜;被动元件中的电阻、电容以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等。

我认为,创新可以用在补短板上面。补短板不是跟着人家走,补短板也要创新,华为在鸿蒙系统开发上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要说一些很大的系统,像一些小的被动元件,电容电阻电感,这种东西我们早就做出来了,为什么还是短板,为什么手机制造厂还是不用?

厂家告诉我们主要还是质量的问题,我们一卷电阻电容里面有几千个,只要有一个不好的,就把一批产品的质量都毁了,所以他们宁愿高价去买国外的。质量也是短板,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来提升质量。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1667798105965514.jpg

北京赢智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12998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INN三号楼206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16   京ICP备08010562号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赢智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12998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INN三号楼206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16   京ICP备08010562号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